苦中作乐的苏轼

来源:优美情书网 时间:2018-12-06 21:44:40 责编: 人气:

  苏轼从中进士的此后十年间,辗转各地,先后担任密州知州、徐州知州以及后来的湖州知州,为人民服务,日子过得还是比较平顺,直到“乌台诗案”的发生,他的人生开始走了下坡路,虽然中途有复官,但接下来面对他的,是一贬再贬的贬谪之路,但他并没有一味的伤春悲秋,而是潇洒乐观的过日子。

  “乌台诗案”就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了。那时苏轼还是湖州的知州,相当于现在一个市的市长,新党的领军人物王安石已经被罢相,闲居金陵。旧党的领袖人物司马光也辞官在家。宋神宗很想有一番作为,作为新党的王安石以前的追随者就上位了,但他们就没有王安石那样的君子之风了。

  他们想杀鸡儆猴,就找到了苏轼,因为苏轼名气大。苏轼差点就死在了这场阴谋里了。但他兄弟苏辙对他就不是一般的好,他提前得到了消息,就派出了信使日夜不停地赶往湖州,提前告知苏轼,让他做好准备。

  这样做是违法的行为,是泄露国家机密!但他为了兄长豁出去了,还立即上书朝廷,要求其撤销自己的所有官职以赎兄长之罪。这时,被捕的苏轼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妻儿,而是自己的兄弟,还写下了诗:

  是处青山可埋骨,他年夜雨独伤神 。 与君今世为兄弟,又结来生未了因。——《狱中示子由》

  自然两人后来都被贬谪了。苏轼先是被贬到了黄州,担任黄州团练副使一职。但这仅仅是个虚衔,不但没有实权,连官俸也没有。实际上就是一个戴罪的囚犯。但是他不仅具有旷古烁今的绝世才华和高贵的人格品质,最关键的,还在于有一颗平常之心。面对这样的困境,还表现出来乐观洒脱的生活作风。他在被贬黄州的时候,还写了一首很著名的《猪肉颂》打油诗:

  黄州好猪肉,价钱等粪土。富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。慢著火,少著水,火候足时它自美。每日起来打一碗,饱得自家君莫管 。

  这诗里写的就是东坡肉的烹调法了。因苏东坡在杭州任太守时深受百姓爱戴,所以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,名噪杭州,成为当地的一道名菜。可见,即使遭贬谪,苏轼的心还是很平和的,还能好好的过自己的日子,并没有怨天尤人。

  后来垂帘听政的高太后病逝,宋哲宗开始亲政,他大力提拔新党人物,打击旧党人物。苏轼和苏辙作为旧党人物,自然都遭到了贬谪。

  苏轼被朝廷一贬再贬,直贬到了广东的惠州,苏辙则被贬到了广东的雷州。兄弟俩在滕州见面了,二人都被贬,心情自然都不大好,尤其是苏辙,不免唏嘘。但苏轼看起来就“没心没肺”的了,看起来一直都很乐观。谁知道后来苏轼又被贬了,直接贬到了海南。

  于是苏辙又送他的兄长去海南。苏辙苦不堪言,心想,这一别恐怕再不能相见了,确实,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了。他们之间的兄弟情可见一斑。

  而苏轼被贬到海南是个什么样的心情呢?况且海南也就是当时的儋州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?在苏轼写给他朋友的一封信里,这样写道:“食无肉,病无药,居无室,出无友,冬无碳,夏无寒冰。”在这样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,谁还会心情有多好呢?苦肯定是苦的,但苏轼依旧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,在当地乐观地待了三年之久。

  据说他每天一早起来都要迎着海风梳头发,中午便靠着窗午睡,晚上临睡还勤洗脚,剪指甲。瞧瞧,看起来多惬意啊,还蛮有仪式感。

  但是后来,宋哲宗一命呜呼了,其弟赵佶继位,是为宋徽宗,向太后听政。向太后又把在元佑年间被贬的旧党人物召回,其中就有苏轼。但是此时苏轼已有六十多岁,垂垂老矣,再经不起长途跋涉,于是在走到常州时便一病不起,到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(1101年)七月二十八日就去世了,终年64岁。

  苏轼一生也算是经历过生死的了,特别是晚年过得尤其不称意,但他在一贬再贬的失意落寞中,并没有一蹶不振,痛苦度日,而是以乐观的心态,过着无钱无房无友无亲的日子。

  苦中作乐,不是谁都能做到的。苏轼有这样的一颗平常心,富不娇,贫不苦,对待生活能一视同仁。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我很喜欢苏轼这样的处事态度,而且千年以来,喜欢他的也是不胜枚举。

  苏轼的立身处世原则,在面对逆境时的乐观向上精神,这一切,都为中国古时的文人留下一个绝佳的范本,这也正是苏轼的千古魅力所在了。